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
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A档)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澳门赌场 - 正文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1+4”培养模式服务专精特新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3-04-25 阅读次数:次 【关闭】

作为浙江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双高”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专精特新企业深度融合,探索形成现代学徒制“1+4”培养模式,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支撑。近5年共计1851名学生进入浙江舜宇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等39家宁波市重点制造业企业,校企共同培育国赛一等奖选手6名、省赛获奖选手227名,学生中涌现出陈真、卢星星等获得“浙江青年工匠”等荣誉称号的技术技能骨干。1327名学生作为宁波市制造业急需的人才留在宁波市就业。

筑巢引凤

“一中心、四创新”

一是激发协同创新中心活力。学校立足拥有国家模塑制品表面装饰与智能成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家电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宁波市智能家电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品牌升级研究基地、宁波非遗保护利用研究基地5个国家、省、市级科研平台,开展预研技术开发、学生培养、产学研合作、产业联盟建设等工作。

2021年,学校与7家专精特新智能制造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项目经费248.5万元。2022年5月,156个项目通过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等云端平台发布交易信息,收到了来自全国的近60份专利转让需求,在与宁波市海曙区联合主办的海曙高校知识产权成果展示交易会上,共有11项成果以305万元达成交易。

二是聚焦产业技术“四创新”。面向模具技术、智能制造领域,从制品表面技术向模具表面技术延伸拓展,构建模塑制品表面贴膜装饰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通过集成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帮助企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数字化的产品转型,与宁波华宝百顺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开发高精度IMD塑料薄板类成型模具,与宁波博孚电器有限公司研发高品质复杂结构薄板塑件制造技术,此外还与企业合作开发了电子级高纯度铝精密制造与加工工艺、电动叉车零部件复合材料模具等。

学校根据合作紧密程度把合作的专精特新企业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服务层,按照核心层企业多维深度合作、紧密层企业“双主体”育人合作、服务层企业教学就业合作的形式吸引宁波市专精特新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学生进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作的比例从2018年的20%增加到2020年的45%,平均工资从2018年的4653元增长为2020年的6382元。2022年,与宁波震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合作培养现代学徒共计341人,占智能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的89.7%。企业联合向学校捐赠模具38套,价值人民币285万余元;核心层企业向学校捐赠奖学金25万元,连续捐赠5年。

“一融合、四对接”

抱诚守真

一是推进“岗位+文化+生活”融合。学校根据专精特新企业的生产周期和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专精特新企业现代学